<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首页>龙江要闻>要闻动态

        实录丨黑龙江代表团新闻发布会

        日期:2023-03-08 11:31 来源:黑龙江日报

        字号: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龙江新篇章

        黑龙江代表团新闻发布会实录

        7日,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黑龙江代表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以“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龙江新篇章”为主题,邀请9位黑龙江省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介绍有关情况。

        发布会现场

        让“食尾“和”工尾”越做越长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问: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时,提出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精深加工。我们知道黑龙江是祖国的大粮仓,我们也注意到黑龙江提出要做祖国的绿色大粮仓。请问在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方面,黑龙江有什么样的举措?

        王一新:这个问题提得好,龙江的食品工业正蓄势待发!我代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广邀天下有志于食品工业的朋友聚首龙江,共同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这篇大文章。

        王一新

        黑龙江是全国粮食生产第一大省,是世界公认的寒地黑土优质粮食生产基地。2022年粮食总产量1552.6亿斤,占全国的11.3%,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三大粮食作物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其中:大豆(播种面积7397.5万亩、产量达到190.7亿斤)占全国的47%;水稻(播种面积5402.1万亩、产量543.6亿斤)占全国的13%;玉米(种植面积8955.3万亩、产量807.7亿斤)占全国的14.6%。

        近年来,黑龙江在粮食深加工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比如玉米加工业,目前已经有3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截至2022年底,全省玉米淀粉产量约占全国24%,居全国第2位;赖氨酸产量约占全国24%,居全国第1位;苏氨酸产量约占全国40%,占全球37%,居全国第2位;玉米酒精产量约占全国的28%,居全国第1位。但客观来讲,龙江玉米加工链条短,主要是初级产品,稻米、大豆的深加工更是短板,我们的食品加工产业与食品工业大省相比,粮食大省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长板还没有做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龙江要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文章,给龙江食品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去年以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全力推动食品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聚链提档升级。成立了全省食品产业发展专班,制定了《黑龙江省食品产业振兴专项行动方案(2022-2026年)》,规划部署15条重点发展的产业链,配套出台系列产业支持政策,推动食品工业实现突破性发展。

        龙江三大主粮特点独特、优势明显。龙江大豆,最主要、最具特色、最有卖点的就是“非转基因”。与转基因大豆相比,加工豆粉、植物蛋白肉等安全性更高、更加符合我国居民消费习惯,更加适合制作高营养高端豆制品;非转基因大豆蛋白也是制造部分高端食品不可或缺的添加原料。龙江大米有享誉全国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大米的深加工留给科学家和企业家巨大的空间。玉米加工由目前的初级产品向医药、精深化工等精深领域延伸,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龙江将举全省之力,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产业!热切期待有志于食品加工业的朋友来龙江投资兴业,我们一起携手共谋美好未来。

        新华社记者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如何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丛丽:我是来自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人大代表,首先介绍一下佳木斯的情况。佳木斯是我国最东端的城市,是祖国最早迎接太阳的地方,被誉为“华夏东极”。佳木斯位于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汇流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拥有黑土耕地3264万亩,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和优质商品粮基地。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黑龙江视察都来到佳木斯,特别是2018年9月25日在佳木斯建三江七星农场视察时,双手捧起一碗大米,语重心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多种粮、种好粮,2022年粮食总产226.4亿斤,其中水稻140亿斤,是全国水稻生产第一大市。粮食仓储能力近5000万吨,可储备全国人民70天的口粮。

        丛丽

        佳木斯的农业是黑龙江省的一个缩影。黑龙江省土地广阔、地力肥沃,农业经营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10年来累计为国家贡献了1.47万亿斤粮食,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今年春节后全省“第一会”,就是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发出重农兴农强烈信号,部署实施粮食产能提升、大食物观实践、现代农业振兴、乡村建设、农民共富等“五大行动”,坚决当好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率先建设农业强省,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龙江力量。我们重点抓好三件事。

        第一件:狠抓粮食生产,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担子越扛越稳。我们强化为党分忧、为国种粮的担当意识,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地”战略,2022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024.8万亩,粮食总产达到1552.6亿斤,占全国的11.3%,连续13年居全国第一。按照国家部署要求,推进“稳粮扩豆”,大豆种植面积达到7397.5万亩、占全国的48.1%;大豆产量190.7亿斤、占全国的47%。今年,黑龙江全面实施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2.18亿亩以上;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建设高标准农田840万亩;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努力实现保好种、育新种、繁良种、推优种同步推进,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当前,全省上下正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把黑龙江建设成为国家最稳固、最可靠、最坚实的“大粮仓”。

        第二件:践行大食物观,让打造绿色大厨房的步子越迈越大。黑龙江地处世界公认的黑土地、黄金玉米带和黄金奶牛养殖带,森林面积居全国第二位,有6000多个天然湖泊、100多种野生鱼类,农业生产物质资源全国第一,我们要在全国率先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今年全省出栏生猪要达到2300万头、肉蛋奶产量要达到925万吨以上,同时加快发展冷水渔业、生态森林食品、设施农业,生产多样化的美食。我们不仅要抓好“米袋子”,还要抓好“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奶瓶子”,让全国人民吃上更优质、更可口、更放心的龙江食品。

        第三件:建设现代农业,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黑龙江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47亿亩、居全国第一,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种植面积占比87%,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稳定在95%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8%,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具备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黑龙江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9400万亩、居全国第一。省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北大荒、飞鹤、完达山、五常大米等品牌全国闻名。2022年获批的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将为农业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当前,全省上下正全力以赴做强科技农业、做大绿色农业、做精质量农业、做优品牌农业,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满怀信心起好步、开新局、走在前、当排头。

        让创新之“翼”越来越强

        人民日报记者问:黑龙江省拥有哈工大等一批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教资源、人才资源丰富。请问黑龙江发挥资源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哪些新进展?

        韩杰才:一年来,哈工大在省委省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各项事业捷报频传,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支撑天宫、北斗、C919等国家重大工程,我国航天领域首个、东北地区首个大科学工程“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东北高校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正式揭牌,获批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2项、数量超过了“十三五”期间的总数;69人入选国家级人才,其中21人入选海外优青,入选人数全国排名提升了13位、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韩杰才

        可以说,哈工大发展动能的持续释放,得益于龙江的创新驱动发展。我经常参加省里的会议,对黑龙江建设创新平台、提升创新能力、打造创新生态的方面情况也比较了解。

        在创新平台建设上,布局不断优化。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佳木斯农高区获国务院批复并启动全面建设。智慧农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已正式获批。机器人技术与系统、材料结构精密焊接与连接等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顺利重组。智能农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航天高端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获科技部正式批复,哈尔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全省新备案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5家。

        在创新能力建设上,原创性、引领性研究加快推进。重点产业攻关加快实施,制定实施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科技攻关三年行动计划。围绕8个重点领域支持167个团队,试行“赛马制”技术攻关,重点领域专项支持127个项目。38个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成功揭榜。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取得了可喜进展,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3项,预计新增收入32亿元。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个、产业技术研究中心84家。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463.5亿元,同比增长31.4%。持续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605家,同比增长31.67%。

        在创新生态建设上,着力构建创新体系、优化创新政策、激发创新活力。出台了《创新体系建设方案》,形成了科技政策体系和100条具体支持举措,围绕人才招聘等下放取消行政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Bet体育365提款流水_BET体育365投注官网权50余项,畅通了自主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和特殊人才渠道,开展了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为高层次人才量身定制专属服务,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持续激发。

        创新的基点,在于人才。在这里,我特别介绍一下省里实施的“龙江人才振兴60条”,这个政策特别好,引起了热烈反响,从培养、用好、引进、集聚、激活、保障人才等方面全面提档升级,投入力度空前。哈工大就有444人被认定为省首批高层次人才,对哈工大筑牢东北人才高地、稳定引进一批高端人才产生了重要作用。这些政策的落地,推动全省高层次人才数量跨越式增长。2022年惠及的高层次人才数量是2021年的3.2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数量是前6年总和的4.4倍,使龙江创新驱动发展更有底气、更有自信。

        我想,龙江创新驱动发展的明天,将更加值得期待!

        让现代化产业体系越来越完善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记者问:中国一重是总书记考察点赞过的“大国重器”,是中国制造业的“第一重地”。请问中国一重在发展装备制造业方面取得哪些新成效,下步有什么目标举措?

        陆文俊:中国一重是由毛主席提出建立,周总理誉为“国宝”,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中国制造业第一重地”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近70年的发展历程,始终坚守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链“最上游”,累计开发研制出新产品421项,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475项,为各行业提供机器产品近600万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一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工业母机”和“国之重器”的职责定位,先后攻坚完成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常规岛整锻低压转子国产化等181项关键核心技术,再创5项世界第一。“十三五”期间营业收入年均增长50.74%,利润总额扭亏后年均增长127.75%,实现了一年扭亏、两年翻番、三年跨越。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460亿元,利润总额16.5亿元。

        陆文俊

        我们抓改革、促发展,创新建立“五个通道”晋升机制、“两个合同”退出机制等七项工作机制,以改革激活力强动力,推动生产经营质量稳步提升。

        我们谋创新、强动能,建立全员全方位科技创新动力机制,凝聚创新人才3200余名,实现了我国三代核电核岛一回路主设备等大型锻件全部国产化,承担了全部“华龙一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制造任务,世界最大异形加氢筒节锻件、世界首台最大规格热连轧机等达到国际先进。

        我们转方式、调结构,依托黑龙江省产业和资源禀赋,仅用两年时间就实现了风电产业从无到有,风电主机设备制造可覆盖多家主机厂3兆瓦-8兆瓦风机型号要求,主机装配、叶片制造产能可年装备风场300万千瓦,锻件风机轴年产800支,打造了覆盖风电装备全产业链的制造能力。

        从中国一重这几年改革发展情况看,中国的国有企业完全有能力搞好,黑龙江的振兴发展大有希望!我们充满信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作为驻地央企,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相关部署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当好排头兵,确保2023年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突破“双10%”增长,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产业集团。

        一是持续深化改革。着力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深化新一轮国企改革,持续推动市场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生产组织等领域改革,开展好对标世界一流价值创造行动,继续引领东北地区国资国企改革。二是坚持创新驱动。主动落实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积极对接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创新模式,一手抓好核电、石化、冶金等优势产业研发,一手抓好石油关键设备、大型农机等新兴产业研究,奋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三是发展数字经济。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要求,聚焦工业关键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以生产运营智能化提升生产效率,以经营管理数字化提高运营效率,以服务敏捷化更好满足客户需求,切实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四是加强央地融合。继续按照党中央振兴东北的战略部署和央地融合发展要求,构建完善“小核心、大平台、轻资产、精协作、聚人才”的灵活协作机制,高质量发展好风电装备、农机装备、绿色冷链装备、石油关键装备,强化高端装备现代产业链建设,在合作中创造更多价值,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挥更大作用,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新华社记者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黑龙江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有哪些考虑和安排?

        韩雪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两会期间的高频词,也是参加两会龙江代表团这几天的热议话题。借此机会,将龙江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和下步考虑和安排向大家通报一下。

        韩雪松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黑龙江视察,亲自为我省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把脉定向,强调“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再次部署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对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要求。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持续推动产业转方式调结构,近两年来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去年召开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对实施“产业振兴计划”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加快构建“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要打造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4个经济发展新引擎,培育壮大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智能农机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赋能升级能源、化工、食品、医药、汽车、轻工6个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信息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服务型制造、旅游康养、养老托育、文化娱乐7个服务业发展,全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省委省政府制定《黑龙江省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和22个重点产业专项行动方案,同步优化完善科技、产业、财政、开放、人才等方面配套政策措施,组建由20位省领导任组长的22个产业专班,集全省之力推动产业振兴;全面强化招商引资,先后成功组织召开世界5G大会、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等,签约项目1195个、投资额6722亿元,华为、百度、华大基因、北科生物等数字经济、生物经济领域头部企业落户龙江;省领导以上率下开展包联企业和项目,省市县乡四级23931名干部包联企业和项目57.2万家。2022年“4567”重点产业领域工业营收超过1.2万亿元,以10%以上速度加速增长;今年拟实施的重点产业项目519个,总投资4372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596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73%、25%、54.6%;2022年黑龙江GDP全国排位第20、是自2016年以来位次最高的。

        代表们普遍感到,龙江聚焦“4567”产业抓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势已经形成,龙江发展潜力和优势正在加速释放,我们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新一轮区域发展中迎头赶上,在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彰显更多龙江担当、作出更大龙江贡献!

        下一步,围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动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关部署落实落地,黑龙江省将继续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与推进产业振兴一体部署、协同推进,深入实施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22个重点产业提质扩量、集群发展,做强做优189条重点产业链,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强省建设中跑出产业振兴“加速度”。

        一是下好先手棋,推动4大新引擎产业驰骋“新赛道”。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敢于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育新,全力推进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加速发展,强化前沿技术突破和融合应用,举全省之力打造数字经济新蓝海、生物经济新基地、冰雪经济新标杆、创意设计新高地,努力实现换道超车,制胜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二是找准突破口,推动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三级跳”。加速壮大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智能农机产业,坚决扛起“大国重器”龙江担当,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航空产业和小型卫星制造基地,建设电子信息制造北方基地,打造国家重要的先进电力装备、特种轨道交通装备、高档控机床、智能机器人、高端智能农机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到“十四五”末,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三级跳”,成为支撑经济总量迈上2万亿元产业新基座。

        三是面向中高端,推动6个传统优势产业驶入“快车道”。传统优势产业是我省实现高质量发展重要的基础、宝贵的家底,加力推进能源、化工、食品、医药、汽车、轻工等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页岩油开发产业化商业化步伐,推动食品产业规模化创新发展,培育具有更强竞争力的医药产业集群,加快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重振服装、家具、家电等轻工产业,集聚形成持续提升产业层级的新动能。

        四是开拓新领域,推动7个现代服务产业拼出“升级版”。立足新需求、开辟新市场、拓展新业务,强化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加快推进信息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服务型制造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延伸,推进旅游康养、养老托育、文化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着力打造龙江振兴发展新的动力源和靓丽风景线。

        让开放合作“朋友圈”越做越大

        人民日报记者问:黑龙江作为边疆省份,在对外开放上具有独特区位优势。请问黑龙江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建设开放龙江,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

        赵荣国: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扩大开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全方位推动对外开放,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依托独特区位优势和开放潜力,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龙江,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以开放争取资源、做大经济、拓展市场、赢得未来。黑河市地处祖国“北大门”,作为“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在沿边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从黑河开放历程看,也是我省对外合作转型升级的缩影。

        赵荣国

        一是扩大开放勇立潮头,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开启新征程。通过出台实施《新时代促进高水平开放发展的意见》、组织召开全省开放发展大会等一系列务实举措,我省“朋友圈”进一步拓展,贸易伙伴遍布亚、欧、非、北美、拉美、大洋洲,2022年外贸进出口总值2651.5亿元,创历史新高,增速高于全国25.3个百分点。作为全国首批沿边开放城市的黑河,深入实施新时代沿边开放开发行动,依托获批自贸试验片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和国家物流枢纽机遇,推进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平台经济、枢纽经济转型升级,开通“哈尔滨—黑河—叶卡捷琳堡”跨境电商新通道,持续拓宽、扩大“开放之门”。

        二是充分释放区位优势,全省对俄开放合作实现新提升。我省与俄罗斯边境线2981公里,27个国家一类口岸中有19个对俄边境口岸,是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地方合作理事会中方主席单位,与俄远东五州区建立了省州长定期会晤机制,对俄合作领域广阔。近年来,我省持续深化对俄务实合作,创建龙粤俄合作新模式。与此同时,黑河公路口岸、同江铁路口岸开通运行,形成了跨境运输新通道。作为因“边”而生因“边”而兴的黑河,与俄方超前发展区共同打造跨境能源资源综合加工利用、绿色食品、商贸物流、旅游、康养、沿边金融六大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促进载体提升能级,全省开放合作平台集聚新动能。我省开放合作平台门类齐全、体系完整,省级以上开发区89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1家,拥有哈尔滨、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和哈尔滨新区、绥芬河—东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开放平台,正在大力推进黑瞎子岛中俄国际合作示范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等新平台建设。特别是黑龙江自贸试验区2019年8月获批以来,以全省万分之三的面积,贡献了约1/5的实际利用外资和1/8的外贸进出口,已成为我省向北开放最具吸引力和集聚力的平台。作为全国最北自贸片区的黑河,首创推出了“多仓联动”“自贸E贷”等137项案例,多项成为全国典型案例,2022年黑河保税物流中心(B型)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21倍、居全省保税区首位,以自贸片区为核心区的高水平出口消费品加工区出口额全省排名第一,黑河北向开放增长极战略门户地位更加巩固。

        深化对外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也是龙江振兴发展的必然选择。黑河因改革而发展、因开放而腾飞,我们将充分发挥战略区位、通道和区域跨境合作等优势,更好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以自贸片区制度创新为引领,加强集成式借鉴、首创性改革、差异化探索,持续推进贸易方式创新、金融政策创新、合作领域创新,积极谋划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以立体化跨境通道为依托,完善中俄国际经贸合作大通道,构建口岸集疏运体系,加快新水运码头建设,筹建公路口岸货物集散区和临港现代商贸物流园区,打造对俄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优化完善公、铁、水、空跨境综合运输网络。以中俄跨境产业集群为抓手,持续与俄方联动打造跨境产业集群,深化能源资源合作,加快高水平出口消费品加工区建设,着力推进“出口加工、进口落地”项目,在龙江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中展现黑河更大作为。

        让龙江“四季游”越来越火

        经济日报记者问:黑龙江人说,龙江冬天来滑雪、夏季好避暑。今年春节黄金周,黑龙江旅游迅速回暖,哈尔滨也成为全国最火爆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请问黑龙江如何进一步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

        张起翔:作为一名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人大代表,今天,我要为龙江旅游代言。黑龙江是我国北方边疆大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原野大气、质朴恢弘、沉稳豪迈,令人心驰神往;大森林莽莽千里,大小兴安岭层峦叠翠、林海茫茫;大湿地广袤壮阔,天然湿地面积556万公顷,特别是穿越哈尔滨城区的万顷松江湿地世所罕见;大江河烟波浩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涛声滚滚、奔腾宽广;大湖泊纯净天然,镜泊湖、兴凯湖等各类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大冰雪冰清玉洁,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亚布力旅游度假区、牡丹江“中国雪乡”享誉世界;这里还有冰雪文化、边疆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丰富的人文历史。

        张起翔

        近年来,黑龙江省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旅游带动、富民兴边,加快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国际冰雪旅游度假胜地、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中国自驾与户外运动旅游目的地。今年春节期间,全省共接待游客110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7.7亿元,同比上涨45.1%和105.7%。黑龙江已经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热点旅游目的地。

        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座大气洋气神气灵气的现代城市,也是一座与生俱来就带有中西合璧、开放包容特质的国际旅游名城。史上曾有16万侨民旅居于此,中西文化交融碰撞,不仅留下了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为代表的浓郁欧陆风情,也造就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奥运冠军之城和亚洲唯一世界“音乐之城”的美誉。去年以来,哈尔滨市深入实施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持续释放国际冰雪节、哈尔滨之夏两大活动品牌效应,点“雪”成金、点“绿”成金,撬动了一座座“金山银山”。特别是今年正值哈尔滨“冰雪60载”,春节期间,全市游客接待规模、日均文旅消费规模同比增长119.4%、272.6%,旅游收入超过40亿元,“冷资源”真正变成了“热经济”。

        今后,黑龙江省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文旅产业作为谋振兴、促发展、扩内需、强经济的重要支柱,聚焦冰雪游、避暑游等核心业态,推进传统冰雪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构建“康养旅游+”全产业发展格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打造“两山”理论实践地。一是打造冰雪经济新标杆。启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建设,推进冰雪体育运动名城建设,发展冰雪体育赛事经济,壮大冰雪体育产业规模;引入高端冰雪装备制造项目,推进寒地试车基地建设,叫响黑龙江冰雪装备品牌;建设哈尔滨市国际冰雪时尚创意名城,培育一批冰雪文化体验区,丰富冰雪文化时尚业态。二是打造龙头带动新引擎。把亚布力作为冰雪体育大省、冰雪文化之都和未来经济增长极的战略支撑,围绕“中国达沃斯、世界亚布力”发展愿景,推进亚布力规划体系优化升级,把亚布力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冰雪运动、旅游度假胜地和国际会议交往目的地、创业者梦想基地、冬(青)奥会举办地、国家体育休闲示范区。三是打造特色旅游新业态。构建“哈亚雪”和生态林都、火山湿地、秘境双湖、北极东极“五大旅游板块”,推出冰雪游、森林游、避暑游、湿地游、边境游等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全谱系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业四季皆热、整体提升,让更多游客领略“夏有凉风冬有雪,捧出绿色就醉人”的龙江盛景。四是打造品牌营销新亮点。利用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齐齐哈尔观鹤节、镜泊湖冬捕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深入开展品牌创建和宣传推介,不断提升龙江旅游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五是打造优质服务新标准。完善旅游市场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培育一批标准化旅游发展示范主体,为游客打造安心放心舒心的旅游环境。

        “北国好风光,美在黑龙江”。真诚欢迎四海宾朋来龙江避暑养生、赏冰乐雪,感受北国风光的独特魅力、中西交融的文化特质、开放包容的人文情怀!

        让龙江的营商环境越来越优

        经济日报记者问:全国两会前夕,黑龙江召开了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提到一年来黑龙江政务服务环境、法制化环境得到优化和提升。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王一新: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直接关系投资者对龙江投资的预期和信心,关系龙江振兴发展大局。近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东北地区振兴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很重要”“深入推进法治建设,着力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强力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明显成效。龙江营商环境的改善让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者感到惊喜,并为之点赞。去年以来,不少来龙江投资的企业家发出感叹,没想到龙江的营商环境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如果不是实地考察,还会停留在过去旧有的印象里。这里,我举两个具体数据:2022年,全省新开办企业56.5万户。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975亿元,增长47.9%。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务实努力。

        王一新

        一是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通过政府数据的汇聚共享、程序的优化和过程的公开透明,提高了经营主体的便利性和时效性,缩小与发达地区政务服务方面的差距。比如,通过全面推行“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和“一枚印章管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Bet体育365提款流水_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办好一件事”“无证明办事”等举措,2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企业开办登记环节和时间等16项营商环境评价指标进入全国前沿行列。

        二是切实增强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我们对标一流标准,修订《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针对社会信用问题,颁布黑龙江省社会信用条例。通过一系列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夯实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基础。同时,我们还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制度(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从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和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事项清单),为经营主体营造更宽松的发展环境。

        三是对标先进,复制推广发达地区营商理念。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主动“雪中送炭”,采取服务企业“直通车”制度,做到“有事上门、无事不扰”“政策兑现、免申即享”;具体工作中采取“专区+专班+专员”服务模式和“领导包保+专班+首席服务员”工作机制,当好企业“服务员”,全力解决经营主体急难愁盼问题。

        四是铁腕治乱,呵护营商环境。每年年初都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明确营商环境建设目标;建立立体的营商环境考核评价体系,落后的市(地)在全省作反思检查;对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市场监管、纪检监察和政法、组织等部门各负其责,各方面形成合力,让破坏营商环境者无容身之地。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营商环境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这方面龙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锚定目标,锲而不舍地抓下去,在龙江与投资者之间架起一座彩虹之桥,让更多的投资者纷至沓来,共同振兴龙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问政府工作报告对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了新的部署。请问张志祥代表,您作为在黑龙江投资的民营企业家,这两年对黑龙江营商环境感受如何,企业在黑龙江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张志祥:北京建龙集团是一家集钢铁、资源、造船等产业于一体的民营企业。2003年,建龙集团响应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召,在双鸭山投资兴建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2017年以来,先后完成了对原北满特钢、西林钢铁、哈轴集团的重整。2019年以来,在哈尔滨市又组建了黑龙江建龙投资集团。2022年,集团黑龙江区域实现钢产量960.5万吨,销售收入1342亿元,利税总额26亿元,同年在黑龙江企业100强榜单中位列第3位,黑龙江民营企业100强中位居榜首。截至目前,建龙集团在黑龙江省已累计上缴税金102亿元,直接间接解决就业人员近4万人。

        张志祥

        俗话说:“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对一个企业来说,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作为一名在黑龙江奋斗了20年的民营钢铁企业家,这几年,我感觉到龙江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越来越好!

        一是政务服务环境改善,政府服务企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比如,从2003年建龙到双鸭山投资到今年已整整20年,期间遇到各种困难,每届政府都给予很大支持。再比如,在我们推进建龙西钢钒钛全产业链项目过程中,伊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其列为伊春市一号工程,并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提前介入、分步指导,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精准服务,对项目单位在招标、施工许可、消防、竣工验收等手续办理上提出合理化建议,有效避免企业走弯路,同时,为项目手续办理提供“帮办、代办、上门办”服务,为企业节省了大量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Bet体育365提款流水_BET体育365投注官网手续办理环节的时间、人力及物力。使很多原本正常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两三天就圆满完成。

        二是政府法治化、市场化的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比如在对北满特钢、西林钢铁、哈轴等困境企业进行重整的过程中,黑龙江省市两级政府始终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进行重整,使得重整过程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少走了弯路,提高了效率,重整的结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重整后的北满特钢、西林钢铁、哈轴集团企业环保水平、装备水平、产品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效益与行业接轨,员工收入翻番,这正是龙江市场环境明显好转最有力的证明。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提出“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担当、更加务实的政策措施、更加过硬的能力作风,加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龙江实践提供重要保障。”使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这为我们在龙江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坚定了集团不断加大对黑龙江省投资的信心。

        未来,建龙集团黑龙江区域各公司以国家高质量发展为指引,向经营性企业、数智化企业、创新型企业、美好企业转型,强化人才支撑,优化资源供给,实现区域营收1500亿元、本地化资源年供给1600万吨、哒哒智运和建龙哈轴两家企业成功上市的“三大远景目标”,为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历久弥新

        黑龙江日报记者问: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黑龙江省和石油战线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年是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请您谈谈大庆油田如何在新时代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

        张赫:正如您所提到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被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也是黑龙江和石油战线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年是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对大庆油田的殷殷嘱托,赓续红色血脉、发扬光荣传统,坚定扛起“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重大责任使命。

        张赫

        一是当好保障能源安全的“顶梁柱”。大庆油田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去年,大庆油田生产原油3003万吨,实现连续8年3000万吨以上稳产;天然气55.4亿立方米,实现12年连续增长,实现油气当量在4000万吨以上稳产20年。到今年3月下旬,大庆油田的原油累计产量将达到25亿吨,占全国陆上原油总产量的36%,大庆石油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忠诚誓言,发挥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顶梁柱”作用。

        二是创造世界领先的科技水平。现在我们的开采对象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打个比方,以前我们在“海绵”里采油,现在要在仅有头发丝直径1/500那么小的空隙中找油,难度和挑战是前所未有的。面对新形势,我们坚定不移走自立自强、科技兴油的道路,探索形成领先世界的陆相油田开发技术,累计取得科技成果11000余项;形成了国际领先的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化学驱生产基地,引领了世界石油行业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现在,大庆油田三次采油产量连续21年突破千万吨,累计产油已近3亿吨。

        三是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我们聚焦“双碳”目标,服务国家战略,“像抓油气业务一样抓新能源”,大力实施“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全链条推进新能源业务发展。启动实施千万千瓦级“风光气储氢”一体化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强化技术创新,把原本排向空中的二氧化碳注入地下,把石油驱出来,让二氧化碳变“废”为“宝”。目前,已累计注入埋存二氧化碳近200万吨,靠二氧化碳驱油累计产油80余万吨。油田业务正在从“一油独大”朝着“油、气、新能源三足鼎立”加快转变。

        四是打造一支听党话、跟党走的铁人式队伍。面对国际低油价、新冠疫情、极端天气等诸多挑战,油田干部员工始终展现出昂扬向上、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我们既有以“三代铁人”王进喜、王启民、李新民为代表的老一辈学习楷模,也有以钢铁1205钻井队队长张晶、“大国工匠”刘丽为代表的新时代新英模群体,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薪火相传,打造了一支顽强拼搏、敢打硬仗、勇创一流的铁人式员工队伍。

        总的来说,我们要抓好原油高质量稳产、弘扬严实作风、发展接续力量“三件大事”,努力实现“一稳三增两提升”的奋斗目标,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百年油田。“一稳”就是当好保障能源安全的“顶梁柱”,努力实现原油3000万吨高质量稳产;“三增”就是天然气增、非常规增、新能源增;“两提升”就是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的提升。

        进入新时代,大庆油田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国石油全面建成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继续贡献大庆油田力量。整理 张瑜 刘莉 王传来 摄影 邵国良

        点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hi!我是智小龙